永續當道!以永續為核心價值,成就更好的商業模式

Published by COMMEET | Vivi on

永續
在永續當道的世代下,無論是個人的消費抑或是企業的營運,都應該降低對所居環境和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將焦點轉移至為全球環境和社會帶來正面的效益,而隨著科技和商業活動的蓬勃發展,永續商業模式的建立能夠借助企業持續提升的創新能量來獲得關鍵驅動力,並同時掀起以永續價值為核心的全新扉頁!

文章目錄

全球重大環境議題

永續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在商業活動蓬勃發展之際,企業營運不僅導致了天然資源的消耗,其所產生的廢棄物更是為數可觀,而近十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的問題持續加劇,各國紛紛意識到環境議題的重要性,因而於 2015 年舉辦的氣候高峰會(COP21)中,各國共同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訂定全球暖化溫度不得高於攝氏溫度 1.5 度的目標,期望可以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巨變,以下將簡單說明全球共同面臨的三項重大環境議題。

• 海平面上升

全球化是帶動經濟活動和貿易往來快速發展的推手,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碳排放的速度和數量日益劇增,這使全球平均氣溫相較於工業化普及之前提高了約莫攝氏 1 度,且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因溫度升高而導致的冰山融化和海水熱膨脹是促使海平面上升的主因,造成沿海低窪地區飽受被淹沒的危機,在美國也將會有高達 60,000 英里的道路受到頻繁發生的潮汐洪水所影響,這不僅導致運輸建設經常性暴露在高風險中而增加了設備維護成本,更使商業活動被迫停擺,進而造成嚴重的財物損失。

• 水資源稀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報告也有提到,全球淡水資源佔比不及所有水資源的 3%,其中,超過十億的人口居住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尤其以北非與西亞地區最為嚴峻,對此,聯合國於 2015 年發布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第六項目標指出了「淨水與衛生」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除了呼籲全球正視水資源稀缺的議題外,更督促私營的商業活動可以積極地確保用水安全,而利害關係人可以透過股票重新估值的方式成為激勵企業將水資源管理納入營運策略的驅動力,進而達成讓企業營運地社區得以享有安全用水的基本權利。

• 生態系統污染與天然資源耗竭

在商業活動蓬勃發展的世代下,各產業的產品生命週期不斷縮短,導致過多的商品被製造,然而,在經濟成長的背後,耗時費工的廢棄物處理過程卻鮮少被矚目。不當的廢棄物管理會對空氣、水源和土壤造成嚴峻的負面影響,像是肥料殘留物、化學物質和塑料等廢棄物便對我們所居住的生態圈造成了難以回復的破壞,但經濟活動的繁榮發展不僅仰賴科技的創新,其中的隱形推手便是生態系統所孕育的天然資源,若是企業仍一昧的追求利益極大化卻忽視了污染所帶來的嚴重性,將會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而在環境風險持續攀升的情況下,ESG 能帶來改變的契機,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立足點,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再是零和遊戲,而是共榮共存的相依關係。

ESG 為企業創造的價值

永續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ESG 融合經濟、社會和治理三大構面,以揭露非財務面的資訊作為重要原則,來衡量公司營運的永續發展貢獻程度和檢視企業落實公司治理的指標,根據路透社的報導,2021 年全球投入 ESG 指標的基金資本額高達 6,490 億美元,因此,隨著永續議題逐漸成為時代顯學,將 ESG 納入營運策略中,可以為所有的企業體帶來可觀的正面效益,以下將從四個面向探討 ESG 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延伸閱讀:時代新顯學!從綠藤生機、玉山銀行 ESG 案例了解如何發展永續策略

1、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根據 Business Wire 的研究顯示,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願意為了永續性商品提高心中的願付價格,隨著責任消費意識的提升,需求帶來了轉變的力量,企業紛紛正視永續行動的重要性,因此,透過綠色商品的生產,可以減少對環境帶來的負擔、強化與社區的關係管理,更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

舉例來說,零售業者家樂福與台鹽於今年合作推出的 Re 系列永續商品,從 3R(Reduce、Reuse、Recycle)作為出發點,標榜包裝 100% 使用再生資源、無商標並採用 FSC 森林環保認證的紙箱來運輸商品,不僅全面地發揮產品再生的力量,更提升了產品對於環境和社會所貢獻的價值,落實永續生產與消費的理念,也積極地打造永續生態圈!

2、改善成本控管能力

藉由數位系統和物質流成本會計(MFCA)管理模式的導入,企業能夠以透明化生產的方式,來提升對於特定營運指標的控管能力,像是即時追蹤目前的能源消耗量和原物料使用量等指標,並從物質流動的切角來分析生產流程中,產生最多無謂損失的環節,再從中加以改善來降低生產成本,因此,透過 ESG 的實踐,當企業轉換至永續的營運作業時,將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投入和廢棄物處理成本,進而帶來提升營運效率和成本控管能力的綜效!

3、吸引投資者和放貸機構的關注

面對愈趨嚴峻的氣候變遷和天然資源耗竭議題,大眾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也持續升級,投資者和借貸者開始將 ESG 分數作為衡量企業體是否具備承擔風險管理能力的指標,並如何透過資金配置的調整來避免潛在新興風險的發生,簡單而言,因為 ESG 與公司未來的績效表現具有高度相關性,因此,永續行動不僅為企業帶來增值的助益,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也會有降低募資門檻的效益,而最終達到帶動企業持續成長和強化關鍵競爭力的動能!

4、穩固供應鏈夥伴關係

在供應鏈領域中,品質控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除了為產品的品質把關外,供應鏈夥伴對 ESG 的資訊揭露程度也逐漸成為被關注的焦點,例如:是否落實氣候風險管理、減少碳排等措施。

現階段,許多企業透過垂直整合上下游產業來打造綠色供應鏈,使合作客戶能夠遵循永續發展目標及法規的要求,並帶來穩固供應鏈夥伴關係的驅動力。

舉例來說,Nielson 自 2016 年便開始著手於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行動,以標準化的 Nielsen Supplier Code of Conduct 強化供應商對於 ESG 的投入程度,首先,要求供應商須提供第三方機構所測量的 ESG 表現,使資訊揭露更加完整,再透過評估 ESG 的機會風險結果,來盤點待改進的環節,最終根據 Nielson 提供的改善方針採取永續行動,由上述可得知 Nielson 透過一套完整的流程來達成綠色供應鏈的永續目標,同時也帶來強化供應鏈夥伴關係的效益!

永續報告書的原則和架構

永續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本篇文章將以 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作為永續報告書的編製準則,協助企業可以更快地掌握永續報告書的原則和涵蓋的內容架構,讓永續行動更加具象化和具有前瞻性!

首先,永續報告書有兩項重要的原則,分別是內容的揭露和資訊品質的維護,其中在內容揭露中,首要強調組織利害關係人的包容性(是否符合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和永續性的脈絡(是否涵蓋廣泛性的永續績效),同時也重視資訊揭露的重大性(決策對於經濟、環境、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和完整性(資訊涵蓋的時間、範疇和邊界)等面向。

永續報告書的編製準則分為一般和特定標準揭露,在一般揭露標準中主要以宏觀的角度作為內容架構,強調組織的策略規劃、治理結構和利害關係人溝通方針等較為廣泛的面向,而特定標準揭露則以管理方針和指標當作主軸,從 ESG 三大面向作為切角來追蹤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重要進程及關鍵指標。

下述將以台積電作為範例,並附上 GRI 準則對照表,進一步探討其永續報告書特定揭露的項目,首先,經濟面向的揭露內容包含了經濟績效、市場地位、間接經濟衝擊、採購實務、反貪污、反競爭行為和稅務等項目;環境面向則涵蓋了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排放、法規遵循程度和供應商環境評估等項目;而公司治則著重強調勞雇和勞資關係、人權評估、顧客關係管理等面向,相信透過永續報告書的編製準則,將可以有效地協助企業從各面向完整呈現資訊揭露成果,並且成功地奠定了永續發展藍圖的基石!

永續經營的實踐

永續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在氣候變遷嚴重性持續升級的現況下,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已迫在眉睫,其中友善環境更是各家企業首要執行的方向,根據 《2022 Sustainability Leaders Survey》報告指出,消費品產業的龍頭企業聯合利華(Unilever)已蟬聯了多年全球永續領導者的角色,因此,下述將從永續領航者聯合利華的實務經驗和未來願景來深入探討永續經營的實踐。

脫碳(Decarbonization)是聯合利華的首要目標,而背後的目的是透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氣候變遷的加劇,自 2015 年開始,聯合利華便致力於從日常營運中減少範疇一(來自於製程或設施之直接排放)和範疇二(來自於外購電力、熱或蒸汽之能源利用間接排放)的碳排放,至今,聯合利華已成功地減少了 64% 的排放量,並期望在 2030 年前達成營運上的淨零碳排。

而在 2021 年的電力使用上,有高達 86% 的營運供電系統是採用再生能源,其中又有 3% 的再生能源是來仰賴聯合利華在 24 個國家所建立的綠電系統供應(例如: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

無論是藉由減少碳排或增加再生能源的購買和投資比例,都一再凸顯聯合利華在減碳道路上正不留餘力地奮鬥著,積極地實踐外部成本內部化來落實企業的永續經營,並持續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延伸閱讀:為何世界開始提倡淨零排放?響應低碳轉型刻不容緩!

永續藍圖的建立

永續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儘管在永續當道的世代下,許多企業已著手於永續行動的推展,然而,永續發展並不止步於此,隨著科技進步帶來的創新動能,企業能夠從本質上去改寫既有的商業模式,進而創造更大的經濟、社會和永續價值,而下述將以產品即服務 PaaS(Product as a Service)作為範例,說明如何透過永續為導向的商業模式來創建全新的互動模式,進而提升企業之於社會的正面影響力,並帶動永續藍圖的建立。

PaaS 擺脫過往以銷售產品為主的商業模式,轉往以銷售服務和解決方案為核心,在此商業模式下,無論是透過短期租賃、使用者以量計價或訂閱制的方案,企業都必須將營運的策略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對於消費者洞察的敏銳度和精準度,藉由顧客滿意度的提升來增加留客率和忠誠度。

由於在 PaaS 的商業模式下,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所有權是歸屬於企業而非使用者,因此,在提升資本(如機器設備)、原物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上也是值得加以著墨的環節,透過提高產品和服務使用的期限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方式,不僅大幅降低企業的支出成本以提高經濟效益外,更可以為環境和社會帶來改變的契機,以永續為核心價值,讓 PaaS 成就更好的商業模式!


隨著全球環境和氣候變遷議題趨於嚴峻,全球皆深刻地體認到永續行動的實踐已刻不容緩,企業可以從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大面向作為發想,創造以永續價值為導向的商業模式,為環境問題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自身價值,更是邁向環境社會共好的一大里程碑!

文/Vivi Peng|COMMEET編輯群

Categories: ESG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