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知識缺口逐漸變大,需補足!

現今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旅客經常追求高品質的知識內容,也有機會願意為了汲取知識進行付費,不過該如何有效鎖定客群,避免旅遊知識缺口呢?旅遊嘴有不同的見解,請往下閱讀,一起深入了解吧!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大家熟知旅遊前都會看相關部落格文章、旅遊網站,來攝取相關知識與預訂。企業與創業者們一定都會從寫遊記開始,希望旅客可以看我們寫的文章獲取流量,進而訂購我們的旅遊產品,所以就開始寫了一堆遊記,結果是沒什麼人看,後面就不用說了。相信我,你寫的東西早就一堆人寫過了,而且有一堆 KOL 非常具有指標性,為什麼要從一萬篇文章中看你的呢?當然,只要你堅持寫又能進步,當然有機會提高可看性,只是你跟別人還是差不多。如果你想靠內容付費,那更是難!
但今天想告訴你,現在知識經濟風口開始吹起,旅客有機會願意為知識付費,因為追求的是高品質的內容知識!現在的資訊過於爆炸,而且過多沒有營養的內容直接擺在眼前,光是聽周遭朋友在抱怨新聞報章媒體你就能了解。什麼樣的旅遊知識是有機會願意付費:攻略。就算不付費,你也能賺取高品質客群。
大家都願意也喜歡看攻略!
遊戲看攻略、海賊王漫畫還有各種研究大全,如何成為天蠍女的另一半完全攻略這種都有!大家為了做某件事,都想一探究竟,只要是攻略,其知識性足夠,足以成為其領域的流量入口。以旅遊產業來說,旅遊攻略早已出現在各個地方,包含食尚玩家、出國旅遊 KKday 部落格、旅遊部落客,書店裡各種旅遊書、旅遊講座 … 等。但你有沒有發現,旅客還是會東看看西看看,就是深怕漏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趟旅遊所需要的知識非常多,而不同人出遊需要的又不一樣,當然希望能組合出屬於自己旅遊個性的知識包。
2016 年窮游網與米其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窮游旗下的 PGC 產品「窮游錦囊」將與「米其林指南」,在內容、品牌宣傳、線下推廣活動等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薦更豐富的旅行+美食玩法。他們在做什麼事情?創造深度個性化的知識內容!這代表過去的團體遊,進展到現在的旅遊目的地零件化拆解的自由行,旅客自主性抬頭,各種類型的旅遊知識缺口就開始變大,亟需補足此缺口!
旅遊知識缺口應該補足哪些呢?舉凡人文、地理、歷史、緊急、必去與推薦景區、信仰與禁忌、外國遊客實用訊息、地圖、餐飲、節慶、治安、購物、事物均價範圍、禮儀、旅遊前與中方便用的 APP … 等都包含在內。這樣的內容確實不好做,知識量過度龐大,如何有效整理旅客分類以及知識深度是執行的關鍵。舉一個例子,有些古城的旅客集散地有有一堆身份不明打著各種招牌的人,會跟你出售車票、住宿、交通、還有吆喝參加旅行團,旅客是有可能被騙的,但這些資訊不一定會被小篇文章統整到,也不是每個到過當地的旅客都清楚,唯有透過 PGC 的方式才比較具有可靠性,當然 UGC 中的超強 KOL 也是可以!
統包或拆解的攻略、很深或很淺的攻略、不同出遊屬性的攻略都有人要,因為好的攻略=權威。你可能會說內容要賺錢好難,更何況專做攻略的窮游、螞蜂窩也不靠這賺錢,到底要怎麼賺錢?要打平很難,要有一些收益應該還是可以。那如何有一些收益呢?
1. 知識缺口的付費內容,這些一篇一篇的攻略對於旅遊前有幫助,可以在文章中帶旅遊產品訂購。(好的攻略=權威)
2. 整包統整方便攜帶跟查詢的 APP 對於旅遊中就很機會,比如巴黎+X攻略,X 可以是省錢、情侶、節慶、實用資訊 … 等,對於旅遊中是方便不過的。
3. 攻略延伸也可以變成付費問答、搶答、看專家回應,但這端看互動質量決定是否成立,這或許做偏一些會有點像線上管家的服務,之前有介紹過一些專家問答:旅遊問答 App — Locish 由專家告訴你去哪玩!
最後,這只是一點收益,我仍不認為這能成為獲利模式,付費還是少一些。比較重要的,還是透過創造知識風口的流量,獲取精準客群,建立專業形象,才是做攻略的關鍵原因。(延伸閱讀:旅遊消費結構正在改變,如何縮短旅客決策路徑?)
不論國內外旅行,為了讓旅程更完美,拜讀行前攻略很重要!雖然近期疫情肆虐,出國風險仍高,但旅遊業應該掌握這些細節,除了吸引客群之外,也能培養客戶的忠誠度!
文/旅遊嘴|COMMEET 駐站作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