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經濟來襲!10 月起 9 家電子支付購物,一組共用條碼暢行無阻

Published by COMMEET|Vicky on

近年來,金融科技正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出門使用信用卡、電子支付買東西已是常態。而政府為了加速數位支付的使用,特別設立「2025 年行動支付普及率 9 成計畫」,並針對三大方向進行推動以實現這個目標。然而,在數位科技持續演進之下,未來數位支付有哪些趨勢?大家經常搞混的電子支付與行動支付又有哪些差異?

文章目錄

電子支付是什麼?與行動支付有哪些差別?

電子支付是什麼?與行動支付有哪些差別?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簡單來說,行動支付比較像是電子信用卡,意指將信用卡、金融卡或銀行帳戶綁定於行動裝置上如:手機、智慧型手錶等,進行交易的支付方式。主要的支付方式分為「感應式支付」和「掃碼式支付」兩種方式,前者是將行動裝置靠近收款設備,感應完成後便能夠完成付款;後者則是使用者出示付款條碼讓店家掃描,或是透過掃描店家提供的 QR Code,輸入付款金額完成交易。(延伸閱讀:行動支付是什麼?別再將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搞混!3 分鐘帶你了解差異

而電子支付(以下簡稱電支)同樣屬於行動支付的一種,只不過功能相對齊全。使用者透過金管會所核准的電子支付業者,如街口支付、全支付等業者,實現不受場域限制的金融行為。用戶只要綁定配合銀行的存款帳戶並進行實名認證,除了基本的收付款之外,也能擁有轉帳、儲值和提領等電子帳戶的功能。

根據金管會統計數據,截至 2023 年 7 月止,全台電子支付帳戶總使用者人數約 2,528 萬人,較 6 月增加約 43 萬人。由國發會督導的「2025 年行動支付普及率 9 成計畫」,2021 年行動支付的普及率已達 72.2 %,若在使用人數逐年攀升的情況下, 2025 年有望達成此目標。

    為實現 2025 年行動支付達 9 成,政府針對 3 大方向加強推動!

    有鑒於使用行動支付能提升民眾生活的便利性、增加支付安全性外,還能達到降低商家結帳錯誤和現金失竊的風險。政府為了加速數位支付的普及,特別針對三個方向加強推動,分別為完善基礎設備、擴大應用場景和加強體驗行銷,以下將一一說明各面向所推動的措施:

    一、完備基礎環境

    1. 調適金融法規:加速修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條,開放跨機構的金流服務、擴大業務內容,如:海外支付、點數互通,優化使用者的體驗。
    2. 制訂行動票證端末設備感應標準:強化端末設備的感應速度、範圍和交易時間,提高交易的便利性,進而優化使用體驗。
    3. 供租稅優惠為鼓勵小商家導入行動支付,特別針對小規模營業人提供課 1% 營業稅的租稅優惠(原應課 5%)。
    4. 強化資訊安全:制訂行動應用 APP 基礎安全規範,要求各機關自主開發的 APP 需通過檢測,同時鼓勵民間 APP 開發商主動送檢。
    5. 完善行動網路環境:強化台鐵、高鐵、國家公園等特殊場域行動網路品質,並持續加速高速寬頻網路基礎建設。

    二、擴大應用場域

    1. 民眾繳費:開放民眾使用行動支付繳納水電瓦斯費、規費和稅費。
    2. 交通觀光:高鐵、台鐵、桃園機場捷運、文化教育館和觀光遊樂景點導入行動支付服務。
    3. 民生消費:持續擴大四大超商、醫學中心、連鎖餐飲門市、計程車和大專院校等場景。
    4. 商圈店家:補助商圈中小型店家租用數位服務系統,協助優化顧客服務流程,如線上點餐、電子優惠券等,加速店家數位轉型。

    三、加強體驗行銷

    1. 多元推廣支付體驗:與縣市政府及民間單位合作,透過大型活動加強推廣,擴大無現金消費深度體驗。
    2. 推廣雲端發票:推動電子支付平台介接雲端發票,並加開雲端發票專屬獎項,鼓勵消費者多加使用行動支付和戴具儲存雲端發票。

    綜合上述,政府從日常生活和公共服務等場域優先推行數位支付,以建立民眾使用行動支付的習慣,並與業者們共同協作,推動國內支付環境朝數位轉型邁進,期望能在 2025 年如期實現行動支付普及率達 9 成的目標。(延伸閱讀:新零售業必備的 4 大數位工具,智能串連全通路佈局

    共用條碼付款最快 10 月上線,9 家電支購物免切換!

    共用條碼付款最快 10 月上線,9 家電子支付購物免切換!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為了推動和營造非現金支付的發展環境,金管會先是在 2021 年 9 月陸續核准財金公司建立和營運「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讓不同電子支付的帳戶能藉由該平台相互轉帳、繳費和繳稅等功能,促進電子機構間的金流服務,讓用戶能跨機構移轉資金。

    今年 8 月金管會進一步同意新增「購物」功能,預計最快 10 月能上線。未來商家只需擺放一個共用條碼「TW QR Code」,民眾即能使用任一電子支付帳戶完成付款。就像使用信用卡消費一樣,只要可以使用電子支付的通路,每個電支品牌都能使用。解決民眾需要註冊、切換多個電子支付帳戶的困擾,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商家方面就不需要再擺放各業者的 QR Code,共用條碼一次搞定!

    而對於電子支付業者來說,也能藉由「購物」功能獲取更多的交易資訊。舉例來說,消費者使用 A 電子支付於 B 電子支付的特約商店購物時,A 和 B 電支業者都能取得這筆交易資訊,除了共享交易通路之外,消費者的交易資訊也能相通。這對於大型的電支業者來說,能取得更多支付資訊,擴大消費者的支付數據;而對於小型業者來說,則能擴展支付通路的店家數量,可說是雙贏局面。

    銀髮族成長 3 倍!各族群挑選數位支付考量大不同

    根據萬事達卡發布的《台灣消費者數位金融及支付趨勢調查》,目前台灣已有七成以上的民眾使用數位支付工具付款,而在 2022 年間,每 10 個消費者中就有 1 人不再使用現金作為支付工具,這凸顯出民眾對於數位支付的高度依賴,當中 61~65 歲的銀髮族群成長比例更達到 3 倍。

    此外,該調查也發現,不同年齡族群挑選支付錢包的考量因素也有所不同,20~30 歲的年輕世代最重視優惠回饋方案與單一支付錢包是否能在多個消費地點使用;而 50~65 歲的中高齡族群則更加重視資訊安全的保障程度以及是否有繳納水電費等附加功能。

    綜合以上資訊,可以看出國內民眾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變化之外,使用數位支付的族群更從年輕人拓展至銀髮族。在政府和業者積極推動數位支付環境的情況下,將大幅提升整體消費者的方便性,為國內的支付環境帶來更多創新和便捷。這將有助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服務的數位轉型,進而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疫情助長了數位支付的普及,同時也使消費者的生活更加便捷、增加支付的安全性。隨著科技的進步,加上政府與業者們的共同努力之下,相信 2025 年有望達成行動支付普及率 9 成的計畫,朝非現金支付社會邁進。(延伸閱讀:擁抱全新支付生態圈,迎向 PaaS 支付即服務的未來!

    文/Vicky Yu|COMMEET 編輯群免費下載:財務系統檢核表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Avatar placeholder

    填寫資料後,體驗「自動化報銷流程」

    填寫資料後,立即體驗「數位企業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