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威脅性有多大?新冠病毒變異株種類懶人包

Published by COMMEET | Chris on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將近兩年的時間,隨著第一劑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的提升,疫情雖然趨緩許多,不過最近突起的新型變異株 Omicron 在歐美國家蔓延,流行率可說是相當驚人。今天立即為大家介紹 Omicron 與其他變異株的差異,了解高度傳染性的可怕之處,並一起關注疫情相關議題,努力守護我們的家園。

文章目錄

病毒是如何變異的?

Omicron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病毒(Virus)是僅能在生物的活細胞內,自行複製繁衍的一種病原體,通常是由核酸分子(DNA 或 RNA)與蛋白質的保護性外殼所構成,由於病毒是非細胞型態的類生物結構,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所以它必須透過感染機制入侵有機體,再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

然而,病毒是如何變異的?我們可以從病毒的基因組開始談起。

病毒的變異其實是指核酸鹼基順序上的化學變化,當病毒不斷複製自己時,突變就會一直發生。以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例,當病毒複製愈多(感染人數愈多),病毒發生突變的機率也就愈高,不過近來大環境中充斥著許多變異病毒,隨著時間拉長,感染人類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在疫情初期,地球絕大部分的人口都無法具備有效的免疫力,當每次新冠病毒感染人體時,病毒都會不斷複製自己的基因組,且在複製的過程中,常會出現細微的錯誤,使得新的基因組與原本的稍有不同。簡單而言,這些小錯誤就是一種異變,由此產生變異病毒株,而這些突變會一直發生,所以才會有打了兩劑新冠疫苗,卻突破性感染的情況發生。

新冠病毒變異株全解析

Omicron

(Photo Source:BBC News

自 2019 年底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大流行以來,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出現非常多種變異株,但是大多數的變異株不會對人體造成重大影響,不過以下三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染性極強,請大家要特別留意:

新冠病毒變異株 發跡地 主要症狀 家戶傳播率 疫苗保護力
Alpha 變異株
B.1.1.7
英國 頭痛、疲倦、喉嚨痛、腹瀉 8.6% 第一劑 49~51%
第二劑 66~93%
Delta 變異株
B.1.617.2
印度 發燒、咳嗽、喉嚨痛
鼻塞/流鼻水、呼吸困難
12.0% 第一劑 33%
第二劑 60~88%
Omicron 變異株
B.1.1.529
南非 極似感冒,但 50% 的確診者不會出現典型症狀。
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
疲憊、肌肉酸痛、喪失味覺
Delta 的 5.4 倍 AZ/AZ/BNT 60%
AZ/AZ/莫德納 60%
BNT/BNT/BNT 70%
BNT/BNT/莫德納 75%

哪種新冠變異株最容易傳染?

Omicron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針對變種病毒的傳染期,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教授有在市府防疫會議上指出,變種病毒所引起的病毒量較高,傳播期也會更長,且根據新加坡先前的研究顯示,相較於 Alpha 變異株,Delta 變異株的病毒量增高,人體康復所需要的時間變長,因此可傳染期也拉長(Alpha 變異株的傳染期約 14 天;Delta 變異株的傳染期則長達 18 天)。

Omicron 變異株的部分,京都大學衛生與環境科學家-西浦博教授分析了病毒株的基因組,並發表科學期刊。研究內容指出,Omicron 的傳播力是 Delta 變異株的 5.4 倍,儘管有 26% 的全球人口接種完全疫苗,但自科學家發現 Omicron 變異株以來,南非的確診人數每天已超過 20,000 例,這顯示 Omicron 的傳播率遠高其它變異株。

該怎麼檢測出 Omicron?

Omicron

(Photo Source:BBC News

如何應對持續不斷的病毒變異?

Omicron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除了縮短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間隔時間,各國政府更應該為病毒 DNA 定序,以便即時識別突變和變異體,防患於未然,遏制疫情擴散。

然而,以病毒傳播力的主要指標 R0 值為依據,是防治疫情擴散更有說服力的應對方式。

R0 值(基本傳染數或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是流行病學中評估傳染病控制成效的重要指標,當病毒進入無抵抗力的族群中,也就是在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之下,平均一名確診者從染疫到康復或死亡期間,能傳染給幾個人的數值。R0 值愈大並非表示病毒毒性愈強,而是代表病毒的繁殖速度越快,且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力越強,疫情的傳播力就越難控制。

  • R0 < 1,傳染力減弱,病原會逐漸消失
  • R0 = 1,傳染力維持,病原會持續存在
  • R0 > 1,傳染力增加,病原呈現指數型增加,傳播力極強

2019 年武漢疫情初期,R0 值大約是 2.5,Delta 變異毒株的 R0 值則高達 8.0,雖然截至目前為止,疫苗是控制疫情最主要的工具,但疫苗本身也可能會有風險,並導致新冠病毒突變,或引起不良的免疫反應,不過隨著疫苗接種率提升,新冠病毒也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在未來人類對抗疫情會容易許多。

現有的疫苗仍舊有效果嗎?

Omicron

(Photo Source:Shutterstock)

以免疫病理學的角度而言,其實很少有疫苗可以完全阻止病毒感染人體,但在預防嚴重疾病方面,許多學者提出證據表明,即使病毒發生重大突變後,疫苗仍然發揮一定的作用,並有效避免重症的情形發生。

此外,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在 2021 年 12 月 22 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Omicron 的住院風險相較於 Delta 低,不過研究報告中有強調,Omicron 擁有高度傳染性,請各位不要輕忽它的感染力。

雖然現階段尚未有官方調研機構提出主流新冠疫苗對 Omicron 變異株的免疫力數據,不過輝瑞(BNT)、莫德納(Moderna)兩大藥廠都分別表示,會盡快推出針對 Omicron 變異株的改良版疫苗,並積極進行臨床實驗,希望能有效降低 Omicron 對人體的侵擾。

 

(本篇文章更新自 2021 年 12 月 27 日,最新病毒相關資訊請依官方調研機構為主。)


新冠疫情已經延燒將近兩年,不曉得大家對於新的變異株是否更有警覺心?!雖然 Omicron 重症機率不高,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外出時,積極配合店家實名制,勤洗手多喝水,保護你我他。(延伸閱讀:疫苗混打的副作用為何?各國數據與台灣疫苗混打最新資訊

文/Chris Tsai|COMMEET編輯群

Categories: 疫情專題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Avatar placeholder

填寫資料後,體驗「自動化報銷流程」

填寫資料後,立即體驗「數位企業卡流程」